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画蛇添足”,但你知道吗?其实蛇在远古的时候是有脚的,只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四肢逐渐退化,最终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但目前最让我们迷惑的是,蛇的四肢是如何退化的?终于,刚刚发现不久的一块时间超过9千万年的蛇化石可能会帮助我们解开谜题。

 9千万年前的化石告诉你蛇为啥没有脚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易宏宇博士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内尔博士在对蛇的四肢如何消失的研究上有了新的进展,根据其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蛇的四肢消失并非像学界以前设想的那样,由于蛇的祖先在海洋中生存,所以失去了四肢。他们认为蛇的祖先即便是在海洋中生存也依旧是具有四肢的,真正让蛇失去四肢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地穴生活。这次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是由于一块时间超过9千万年的蛇化石被发现了。易宏宇博士跟马克·内尔博士一起用CT设备对该化石进行了扫描,并且还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建模,结果他们发现了这种名为恐蛇,生活在9千万年前的蛇居然拥有一个球状内耳,这种特征的内耳通常出现在穴居动物身上。

现代的蛇类中内耳的形状更加的复杂,只有水生蛇类的内耳跟恐蛇的内耳较为相似,但是其内耳的范围明显比恐蛇小得多。恐蛇的这种内耳在大小上跟穴居动物的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独自成为了一个体系,而这种不同就刚好填补了蛇类进化历史上的空白。因为蛇类的四肢消失已经没有更好的证据,这块化石的出现和内耳的发现证明了蛇类失去四肢完全是为了适应穴居生活而退化的,并非是为了适应海洋生活而退化的。它独特的内耳系统也是为了适应穴居生活而出现的,最终成为了现代蛇内耳的样子。

由于洞穴的土层非常的厚,所以依靠鼓膜的震动根本来不及判断猎物或者敌人出现在了洞穴附近,所以蛇的内耳里并没有鼓膜,而是充满了淋巴液。当蛇的腹部紧贴地面的时候,一旦有敌人或者猎物靠近,地面的震动就会从腹部传送到内耳,从而引发淋巴液的颤动,这个时候蛇就明白有生物正在接近它,甚至可以从淋巴液的颤动频率来判断来的生物有多大,因此蛇才能够一直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出如此多的种类。

据了解,这种恐蛇的身体长度可以超过1.8米,是已知范围内最大的穴居蛇,同时它有可能是现代所有蛇类的祖先。在笔者看来,正是由于穴居的生活方式,让恐蛇能够躲避来自霸王龙、沧龙等等巨大体型恐龙称霸的捕杀。要知道,在白垩纪时期身材较为矮小的迅猛龙也有2米的身高,如果恐蛇跟它相遇几乎难逃被捕杀的厄运。但正是得益于其身材小、穴居的生活方式,最终在大灭绝前完成进化,比恐龙活得更久远。(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并注明出处

科幻星系官方微信公众号:kehuanxx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