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谈到中国,总不免要和大规模联系到一起,也难怪,我们有14亿人口且持续保持增长,自从二胎政策开放,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开始考虑再生一个,他们想留住“姐妹、兄弟、二姨”这些好的词汇,更重要的是,终于能借此机会好好享受一下“制造过程”。这种亘古不变的情况衍生出来最具中国特色的科技、商业、文化伦理,因为人口众多,资源向来都是问题,我们又何尝不想走精品路线,只是负担不起“精品”的成本,事实上,“活着”才是中国人最迫切的需求,外国人无法想象,这个民族之于生活的要求有多低,我们吃得下地沟油、喝得下三聚氰胺奶,容得下中国联赛和中国足球,只消稍微脑补就足以让欧美国家肃然起敬:这个民族太不容易了,也正因如此,中国科技、商业现阶段的路也常常走一种“薄利多销”的模式:走不了精品路线,咱就粗糙地活着吧!

拼量、拼规模…真会是中国科技的最好出路吗?

说中国人正粗糙地活着,有点不堪的讽刺,但这大概也是基本的事实,纵然领导说:这只是暂时的。事实上,中国人需要慢慢突破传统文化束缚,对生命本质理解需要更加透彻,再加上不断优化的生产力,更融洽的生产关系,我们还是有机会过上“精品”生活的,只是这个过程需要制度文化做导向,那些前沿的科技企业更是需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电商、外卖和单车,大规模下的受益者

这两年存活下来且能持续壮大的初创企业,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共性,也即靠大规模的用户,薄利多销,且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民生问题:电商的故事琳琅满目,马云的经典语录也不用赘述,他们存活下来且融入百姓的生活中,让网络购物成为一种习惯,也就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最早,电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价格优势,因略去了实体店的运营费用,他们得以把价格大幅度降下来,同样的正品球鞋,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价格差异,可能会达到20%,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聚集到网上购物,销量呈几何式增长。事实上,除了电商之外,传统的实体超市也靠此模式,现如今城市中最流行、最受百姓追捧的是沃尔玛、山姆士、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他们不仅提供大而全的产品种类,还有低廉的价格,夏天亦能开放免费的空调,几乎完胜社区里的小卖部,但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量大,需要有足够规模的消费者浸润在超市中,才有这些超市的好日子。

拼量、拼规模…真会是中国科技的最好出路吗?

​中国人向来善于模仿、喜欢模仿,尤其是痴迷于已经成功的发展模式,于是如你所见,初创企业会有一些新颖的创意,颠覆性的技术,但运营起来总逃不开老套路,这也是国情所致,创业的意志尚不足以扭转社会大环境,毕竟,人性都偏向已经铺好的路。

美团外卖、滴滴打车等民生项目快速兴起,受限于目标群体,他们必须走一条薄利多销的模式,遥记得2014年,滴滴、快的的补贴大战,动辄烧掉10亿,庞大的资金投入也唤回了丰厚的回报,他们仅用18元就能获得单个用户,如此低廉的成本,让滴滴、快的打车迅速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司机涌来,越来越多的百姓习惯于出门叫车,虽然单笔收入仅仅是几块钱的额度,但大规模地、成年累月地积累,分分钟能饲养出一个个巨头企业;美团外卖的运营逻辑也大抵如此,外卖小哥单笔收入寒碜可怜,同样,需要规模,需要量来给其加成,事实上,只要勤奋一些,他们的日子也终算的上小康。

北京两会期间,摩拜单车再度走红,甚至有代表骑着单车就去了人民大会堂,创始人胡玮玮受邀谈谈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期间,总理对共享单车饶有兴趣地做了深入了解,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两年,共享单车绝对会持续大热,一来有总理的支持和鼓励,二来城市交通实在是个千年顽疾,共享单车虽不至于根除,却能加以缓解。现在,膜拜单车已宣布自己的用户达到千万,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但依旧需要扩大用户群体,毕竟,按照现有租金一小时一块钱的话,每天使用10小时,一台两千块钱的单车,需要连续被使用200天才能回本,这种低廉的价格模式更需要以量取胜,更重要的则是,单车这种新鲜事物,要想站稳脚跟,取得市民认可,实在太需要出行习惯培养和文化传播了,事实上,当一个城市中只有几辆单车时,消费者就容易找不到车,渐渐地也就放弃了,更何况,单车同私家汽车相比,有一种时代倒退的感觉,倘若只有一小撮人骑着单车,自己心里肯定打鼓:骑自行车上班,会不会是没钱的标志呢,但当规模足够大,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明星也加入绿色出行时,这种心里障碍就会消失掉,更会因受众变大,直接创造出一种“慢生活”的城市节奏,其实,城市中汽车变少、骑车人变多,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现象。

拼量、拼规模,也会到达一种极致

平心而论,拼量、拼规模这种字眼总给人一种很Low的感觉,毕竟,这些都代表着低价、粗糙等等,意味着商品、服务的溢价率不会太高,不符合人性中之于“一夜暴富”的强烈渴望,但通过拜访相关企业家、学者,笔者对这个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觉得“企业拼量、拼规模”是一种贬义表述,事实上,拼规模拼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一种新的极致:比如中国电商拼规模拼出亚洲首富和人生教父;摩拜单车、滴滴打车拼出城市新生活,还有组装代工、衣服、鞋帽加工拼规模,拼凑出一个世界工厂。

拼量、拼规模…真会是中国科技的最好出路吗?

​众所周知,苹果是高溢价率企业的典型代表,动辄攫取人类智能手机市场90%的利润,他们有此表现也需要拼规模,特别这些年华为、OPPO、Vivo快速崛起,让苹果备受压力,他们之前走的是精品路线,每年仅仅推出一款新产品,而且会快速放弃旧产品,也就是说市面上只会留有1~2款的苹果手机销售,如今情况已大不一样,竞争者的成熟蚕食了苹果的溢价率,他们不得不尝试着走一条“拼量”的寻常路,如今市面上流通的iPhone高达8种,再配上其严苛的品质要求,这种状态对产业链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但正是这种灾难性的挑战,让苹果和供应商中间展现出了一种极致状态,前不久,笔者在网路上看到一个视频,讲的就是富士康“机器换人”的事儿,越来越多的苹果产品已经由机器人生产,初衷仅仅是节约人类成本,缓解招募压力,衍生出来的却是大陆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新产业链和企业思路,事实上,倘若没有苹果巨大的订单需求、没有全球超大规模的用户群体,苹果、富士康或者其他供应商的自动化发展之路至少要推迟10年,更何况,地球人都知道富士康代工生产利润微薄,已经低廉到人类所能忍受的极点,但业界在谈到这家企业时,总不免说一句“财大气粗的富士康”,郭总裁霸占台湾首富好多年,和他一起吃个饭、抽个奖,就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而其所到之处,几乎都会有有关部门追捧,这位世纪老人同样有一只神笔,在大陆画一个圈,就是一片巍峨的厂房…而这一切之所能发生,除了台湾人兢兢业业、热爱工作的本性外,更重要的,他们有量、有规模!

量大必然会粗糙,但又不是绝对地此消彼长,事实上,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势必会找到“量大”和“精品”的融合之路,而对待拼量、拼规模的企业模式也再不必嗤之以鼻,如前文所述,拼量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出现一种新的极致。(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