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iPhone X终于迎来了正式出货的时间。作为十周年的创新产品,苹果对iPhone X可是空前的重视,认为其能够“开启下一个十年”。尤其是在iPhone 8系列价格、销量双双暴跌的情况下,苹果还指望着iPhone X能够一扫头顶上的阴霾。而且早在iPhone X上市之前,苹果就似乎就有意无意地引导着媒体、黄牛等,去营造iPhone X产能吃紧、缺货的紧张气氛。

由此,在得不到就是最好的心理下,iPhone X成功刷屏,成为最受关注的智能手机。但没想到的是,就在正式出货的阶段,iPhone X却遭遇了诸多尴尬的问题:轻易摔得稀碎、蓝屏问题、黄牛拒绝加价……总之,iPhone X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到底是iPhone X不成熟,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摔得稀碎、蓝屏、黄牛拒绝加价……焦头烂额的iPhone X

近日有媒体报道,苹果似乎对iPhone X采用的OLED屏幕存在颜色调校方面的问题。这块屏幕在显示纯白色的时候颜色偏冷,即通常所说的屏幕泛蓝。而在将屏幕倾斜之后再看,泛蓝现象变得更为严重。如果只是个案还好,但如果大面积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不得不让人对iPhone X的素质有所疑虑。

​此外,iPhone X回归了iPhone 4时代的玻璃机身。再加上正面的全面屏,看起来还是十分震撼的。但苹果似乎太过追求外观上的靓丽,却忽视了iPhone X的防摔性。目前,网上已经曝光多起iPhone X摔得稀碎的照片。最关键的是,iPhone X修理起来还非常昂贵。苹果官网显示iPhone X的屏幕保外维修价格是2288元,玻璃后盖损坏维修价格更是高达4588元。莫非,苹果这是要变身“修理厂”的节奏?

​从黄牛的角度看,他们原本是要借iPhone X大赚一笔,此前黄牛一直放风说首批货要炒到2W以上。但在iPhone X正式出货之后,庞大的供货量让黄牛慌了手脚。收购价仅为数百元左右,国内首提的那部iPhone X黄牛甚至只愿出100元!而且出货当天下午还没到,黄牛就拒绝再收64G版本的iPhone X,256G版本的也只加价三四百元。热度的趋冷固然与iPhone X大面积出货有关,但其实也是由于消费者对iPhone系列的冷眼相看。

iPhone X的问题,关键在于自身底子不够硬

摔得稀碎、蓝屏、黄牛拒绝加价……看似是毫无关系的几个问题,却凸显出iPhone X如今的窘境。打着“十周年”旗号的iPhone X,并没有像之前的iPhone系列具有致命诱惑力。容易碎裂的屏幕和后盖,加上高昂的修理价格,让iPhone X成为“易碎的奢侈品”。对于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软肋。而屏幕泛蓝问题,则让消费者对iPhone X的品控打了个问号。至于黄牛拒绝加价固然是好事,却也让iPhone X少了一个“装X”的属性。

或许很多人会将iPhone X的问题,归结于如今呈现迅猛发展态势的国产手机带来的冲击。的确,国产手机的强势崛起让消费者认知到,智能手机不用高价格照样能有优秀外形设计和顺滑使用体验。不过,这并不是造成iPhone X窘境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iPhone作为最高端的手机代表,其实还是有着许多铁杆拥趸的。iPhone X如今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遇冷问题,其实关键还在于自身底子不够硬。没有在设计之初就考虑防摔性、屏幕调教一般……直接消耗着消费者对iPhone X的青睐度。而最终反映出来的,就是iPhone X遇冷。

iPhone X及8系列还得再撑一年,苹果能扛得住吗

虽然现在给iPhone X未来的销售趋势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其实也初露端倪。太过昂贵的iPhone X虽然可能会爆卖,但不可能会达到超越iPhone 4S、iPhone 6的新高度。虽然借助高价格,苹果依然能赚得盘满钵满,但iPhone X作为创新之作却没能维持应有的热度对其品牌形象是一种伤害。再加上iPhone 8的低迷态势,苹果恐怕要很难熬了。

更何况,按照苹果发布产品的习惯,这样的“苦日子”还得再撑一年!如果接下来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通通暴跌,苹果又将何去何从?即使是发布iPhone SE第二代,显然也不可能引起太大轰动。

当然,苹果的现金流和高市值决定了就算接下来的数年都是这样,也不会伤筋动骨。但失去的“民心”,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回来的……(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