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无人货架到无人售货柜,加了二维码就叫“新零售”吗?

近日,京东到家宣布,其新一代智能货柜——京东到家Go已正式对外运营。预计年底前京东到家Go将会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0个以上主要城市。随着京东到家Go的入局,国内无人售货柜市场已经聚集了众多巨头和创业企业。这个小小的柜子,似乎要承载企业切入“新零售”风口的重任。

从无人货架到无人售货柜,加了二维码就叫“新零售”吗?

但事实上,无人货架、无人售货柜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其与原型自动售货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后者于上世纪70年代就在日本发展起来。而到了80年代,日本就已广泛使用自动售货机。来自JVMA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日本已有490万台自动售货机。但在“新零售”风口出现之后,无人货架、无人售货柜似乎就变成了新鲜事物,被冠以黑科技的名号。那么加了二维码的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就是“新零售”形态了吗?

“新零售”风口起飞,“货架”被冠上黑科技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新零售”绝对是互联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中的热词。专注于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的“新零售”,被遭遇增长天花板的电商平台、前路艰难的线下实体企业等当做是“救命稻草”。在众多巨头的涉足下,“新零售”风口迅速起飞。但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革新元素,又有多少只是借风口名义浑水摸鱼,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被冠以“黑科技”名义的无人货架和货柜,多少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从无人货架到无人售货柜,加了二维码就叫“新零售”吗?

先不提在日本自动售货机已经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单是在国内就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也不罕见。在路边的24小时成人用品无人售货柜,早就是寻常之物,在国内算是“最大市场”。而在淘宝上以“无人售货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不仅款式众多,且价格也颇为低廉。而这其实也在折射出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的尴尬之处——本身技术含量不高。

从无人货架到无人售货柜,加了二维码就叫“新零售”吗?

如果加上二维码,采用当下流行的移动支付,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就被看称是“黑科技”,未免有些“太过于渲染”了。即使现在其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渗入到办公室、校园、食堂、商场等场所,但并不能改变其科技含量不高的本质。

资本发酵后一拥而上,会成被人遗忘的“智能快递柜”吗?

不过从投资领域看,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却成为了热钱涌入的“洼地”,颇受投资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二十家左右的相关企业已经获得天使轮、A轮、A轮+的融资,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更让人讶异的是,大多数融资的无人货架及无人售货柜企业都是在今年2月份之后才成立的。


从无人货架到无人售货柜,加了二维码就叫“新零售”吗?

资本发酵后的一拥而上,让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成为“香饽饽”,不过这个场景与之前的智能快递柜非常相似。当初智能快递柜在诞生之后,就成为资本的“宠儿”,似乎有着远大的前途。但在真正落地之后才发现,智能快递柜成本过高、盈利困难。不仅如此,智能快递柜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比如,在江苏常州一名五六岁的男孩,钻进了取完快递后未随手关好柜门之中,结果被锁在了里面。

而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从商业模式上看,也有着很多软肋。虽然货架及货柜本身成本不高,但租金、运维、电费、网费等成本居高不下,进而推高了总成本;多数应用场景并不是高频消费场景,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并盈利,比如办公室不可能随时吃零食……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遭遇的尴尬,或许在匆忙上马之后就会大面积显现。

避免共享单车、智能快递柜所经历的“过度投放浪费”

其实,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的出现也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其存在是有着一定道理的。不过正所谓物极必反,一旦过度投放,必然会遭遇种种问题。就像共享单车的初衷是极好的,但在资本大手的推动下单车数量飙升,大量共享单车就此闲置,并没有对出行做出贡献,甚至因成为城市“毒瘤”而被众多城市禁止投放。此外,智能快递柜也经历了过度投放带来的浪费问题。

从无人货架到无人售货柜,加了二维码就叫“新零售”吗?
如果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不思悔改”,还是重复共享单车和智能快递柜过度投放的老路子,那就太没意思了。资本热钱的涌入必然会导致过度投放和数量飙升,由此带来浪费。那么多钱打水漂之后,是不是才会反省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柜并不是真正的“新零售”风口呢?(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