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何日本现在科技独角兽公司寥寥无几?

全球范围内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公司,这些公司甚至决定着国家或地区实力。通常来说,投资界往往是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称为“独角兽”。这么一看,国内动辄融资数论数亿美元,且估值达数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实在是太多了……

但让人诧异的是原本在科技领域独树一帜的日本,其独角兽公司却寥寥无几。难道随着索尼、松下、日历等传统科技企业的没落,也影响到了创业公司?还是说,目前日本科技领域的大环境对创业公司十分不友好?

只有一根“独苗”!日本科技领域独角兽公司真是惨

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全球共有220家独角兽公司,分布在22个国家,估值总额达到763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亚洲独角兽公司数量占比为40%,共计75家。尤其是在中国,宽松的创业环境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态势下,共出现59家独角兽公司——占亚洲总量的近8成!滴滴、小米、大疆等,都是为人所熟知的独角兽公司。

此外,在印度、东南亚地区也有着不少独角兽公司存在。但让人无语的是,在一向以科技知名的日本却仅有一家独角兽公司……而这家独角兽公司,是位于东京的二手市场平台Mercari。不说是寥寥无几了,简直是只有一根“独苗”!可见在日本科技领域,独角兽公司真是惨。当然这不是说日本没有独角兽,在游戏领域的话日本还是有10家估值过10亿的独角兽公司。

只是一直以科技引领者自傲的日本,却在独角兽公司数量上严重落后于亚洲其他国家,和中国更是万万不能比。这样的差距,相信让日本科技领域从业者难以接受,但现实就是如此。

体制僵化、巨头林立:独角兽公司难以出头

众所周知的是,在上世纪日本是科技创新的代表。索尼、松下、精工等企业,彻底让日本屹立在世界顶尖企业之林中。不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互联网元素的普及,这些巨头企业及僵化的体质没有适应时代的变化,甚至在阻挡着着创新的发展。

简单来说,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是被称为keiretsu的企业财团主导。此前,日本有6个大型keiretsu和几十个小型keiretsu,几乎日本知名品牌都属于keiretsu。这些keiretsu涉足了各个领域——银行、房地产、科技、重工等,且由自身产业链条上的众多中小企业支撑,打造了一个严丝合缝的网。原本这样的体系是具有优势的,能够最大化地降低成本并保证质量。但终身制的雇佣制度、僵化的运营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众多日本企业的崩溃。

而且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巨头企业仍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注重创新性、前沿性和时效性的科技领域,创业公司不仅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反而是处处被掣肘,难以施展拳脚。

而想要诞生出独角兽公司,就更加困难了。毕竟估值要达到10亿美元这一最低标准,公司是要经历数个高速增长阶段且有着较为雄厚的市场基础。巨头企业的垄断、经济的低迷等,让独角兽公司出现的几率大幅降低。

日本创业公司,是真的没有独角兽了吗?

成为独角兽公司依然是众多日本创业者的梦想,虽然由于经济体量的缩小,让这些创业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发展红利”。但分布在一些技术含量极高领域的准独角兽却不能忽视。如被丰田收购部分股份的人工智能公司Preferred Networks,就是一家值得关注的准独角兽公司。他们通过丰田等日本国内全球性公司作为跳板,用技术输出的方式分食海外市场,以获得更高市场份额和估值。

但短期内看,现在大部分日本创业公司,仍然无法企及“独角兽”的体量。虽然其中不乏在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层面已经颇有建树的创业公司。但是从日本科技领域的大环境来看,它们很难冲杀出来成为独角兽公司。

尤其是在共享市场,日本科技更是难以有所作为。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打车、短租等意在解决大规模人口领域科技公司,都在日本难以被壮大。再加上,传统科技企业在创新上的停滞,可以说日本科技领域已然式微。纵然制造业依然在全球范围内仍属发达,却也弥补不了科技领域的“大坑”。

想成为独角兽公司、还在继续硬撑……有理想自然是极好的,可惜注定生不逢时。(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