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匿名如何催生出人们对在线形象付费的意愿?

前段时间,一位男生相亲时因穿特步鞋被相亲女看轻的事件,受到广泛关注;而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宅男、IT男也都是不修边幅、形象邋遢的形象;至于女神,则是潮范儿十足,据说释放出的某种气体都是带香味儿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在于大众在长久的社交大环境中总结出的“经验”。因此,如何能够不被人“看破”,成为了一种刚需。

而随着互联网社交的深入,人们迫切需求能够实现“伪装”的“神器”。虽然部分人想于在线社交中不断展示自己的形象去提升名气,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有着非常强烈的“匿名”心态。也正是匿名的心理,催生出人们为在线形象付费的意愿——花钱改变自己在互联网中的形象,甚至让自己“消失”。总的来看,这种想“潜水”的心态是非常奇妙的。

匿名来袭:保护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投影”

看起来匿名会影响大众的亲社会行为意愿,也会影响人们对其他社会形象的关注。不过在此前的研究中就指出,匿名实际上是大众一种保护个人隐私的行为。而在互联网时代,极其方便的在线社交形式让原本现实生活中能够轻松匿名的方式,受到了极大冲击。

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言行、照片等,事实上都是自身在互联网上的投影。将言行、照片等联系起来,就能分析出这个人的具体而又丰满的个人形象,甚至能够轻松查出相关的年龄、住址等隐私信息——这就是传说中的“人肉”。

 

更让人无奈的是,基于时间线的存在,还能不断追溯此前的个人“投影”。除非能够将相关信息删除地非常干净,否则总是会留下蛛丝马迹。因此,真正的匿名实际上就是人们去保护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投影”,让个人隐私不会泄露。

匿名如何催生出人们对在线形象付费的意愿?

过滤隐私信息、伪装形象:花钱也要去做

不能否认的是,当下有不少人是想通过网络一夜成名,并于很短时间内去积累财富。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魔力——化不可能为可能,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一朝腾飞的机会。由此我们也看到,在众多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上有太多奇葩的事儿和人,他们都做着同样的“网红梦”。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基本上没有隐私可言,时刻被放在了显微镜下。稍有差池,就是“身败名裂”的下场。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还是有着两种基于匿名之上的心理。一种是想要过滤自身在互联网上的隐私信息,让自己变成“小透明”。另外一种则是将自己分享在互联网上的形象进行“伪装”,让一般人看不透自己,甚至是变成“谜一样”的存在。

这两种需求已经愈来愈大,成为人们迫切想要实现的痛点诉求。即使是要花钱,很多人也想去满足这两种需求。当然,就目前来看还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但不排除随着技术的迭进,能够推出相关付费服务去抹去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踪迹。

匿名如何催生出人们对在线形象付费的意愿?

 

自拍需谨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而与匿名相背离的,是当下自拍的“泛滥”。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在朋友圈,总是能够看到各种自拍照。但事实上,对于自拍的看法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有些人将其视为创意出路,能够为自己带来名气。但批评者认为,自拍就是“自恋”,不可能展现自拍者的真实生活,只是一种“做作”的行为。

具体来看,自拍有两种动机。一种是“自我推销”,让他人看到自己的积极特征,以此来获取商业价值。而另一种则是自我表露。试图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私人时刻,并希望获得羡慕、赞同、同情等。但事实上,自拍有着很多负面影响。

 

比如此前一项研究就表明,82%的受访者表明他们宁愿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其他类型的照片,也不想看到自拍照。由此也产生了“自拍悖论”:许多人经常自拍且晒出来想获得认同或者羡慕,但与此同时又并不喜欢别人晒出来的自拍照。此外,67%的人认同自拍的潜在负面影响,比如对自尊的影响等。当然,也有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拍虽然会提高知名度,但会影响他人与自拍者的合作意愿。研究发现,那些频繁自拍且晒照片的人,合作成果的可能性明显低于不自拍或者很少自拍的人。或许,这是因为自拍被认为包含有自私心态吧。

既然自拍的负面影响那么多,因此以后想自拍时就考虑下后果吧。毕竟,让自己匿名且保护个人隐私已经越来越重要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