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知识付费真的只是花钱买安慰吗?

 

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之一,就是“知识是无价的”。不过事实上,知识是需要“付费”的。就像所受到的高等教育、买到的书、听到的讲座、学习的职业技能等,都要花费金钱。而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知识似乎都唾手可得,让知识本身变得“廉价”。

但就在近两年,知识付费却突然兴起,迈入高速发展阶段。知乎、豆瓣、直播平台、微博、网络公开课等,都成为付费模式迅猛生长的肥沃土壤。比如在去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就超过5000万。需要付费的知识,往往不能在互联网上以免费形式获得。而且它们涵盖了多个领域,满足了人们对于深度、专业、精准知识的诉求。

知识付费真的只是花钱买安慰吗?

 

从知识付费的模式看,其为知识民主化提供了可能,让人们为喜欢的知识用“钱包”投票。如果能够将购买到的知识完全吸收,对个人世界观的构建、知识的储备量、职业技能的强化等有着较多好处。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在部分知识付费产品却只是抓住了当下人们的焦虑感。通过各种夸张式的噱头,来让人们购买而已。《只要60分钟,让你学会快速读书法》、《5个技巧带你玩转Excel最强数据透视表》、《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听读书怪才解读24部名人传记,收获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这些明显自卖自夸的知识付费,在“撩动”着人们的焦虑感。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就是买了这些知识自己就能实现一夜蜕变。而且如果不购买的话,就会落后于人。

知识付费真的只是花钱买安慰吗?

 

可惜的是,在焦虑感之下一时冲动购买了这些项目外,却没有多少人能够将知识真正华为己用。之前媒体通过调查发现,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主要知识付费平台的人均启动次数仅在每周五次左右。苍白的数字,在证明着知识付费产品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所接纳。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人就认为“知识付费只是花钱买安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再好的知识、再贵的知识,如果自己没能吸收就只是“无用之物”。

就发展趋势看,未来知识付费必须要迈过贩卖焦虑感的阶段。最终在出产有品质内容的基础上,去激发人们的自主学习。(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