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在,中国互联网可谓无孔不入,他们变革了交通、外卖、零售业,重构了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和业余时间体系,我们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塞到新兴的智能手机和古老的个人电脑中,但中国医疗领域之于互联网却更像一块顽固的石头,互联网的水和油,始终进入不了这块领域。显然,这里面有政策的问题,医疗关系到中国老百姓最深层次的民生问题,我们几乎都是在最后三年把数十年的积蓄交给医院的,所以,有关部门一直希望在医疗领域实施“强监管”政策,官方的说法,是要让互联网有序改造医疗行业,而非像出行、电子商务那样在短时间内完成进化,更不希望出现野蛮生长,曝露出大量问题,人命关天的事儿,真得需要谨慎小心,况且,医疗领域牵扯了太多的资源和利益争端。

 

科技医联,会带给医疗革命怎样的主旋律?

 

平心而论,中国的医疗事业较之旧时代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可以对抗天花、战胜非典以及多种传染病,在心脏上连续搭桥、改造,辅助其输血都不成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老百姓也遭遇着越来越琳琅满目的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来时摧枯拉朽,走时就带走一切,而且我们也面临着医疗资源不足,区域间的不均衡等问题,而这些都是互联网“科技医联”最擅长领域,跃跃欲试!

科技医联,刮一阵医药改革的春风

中国有句不太古老的话:资源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或者说价值会大打折扣,一位攻读8年医学的专业博士,28岁毕业之后拿到了自己首个月的工资,仅有1280元,甚至达不到许多发达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位博士只能感慨,无用武之地,医技不能物尽其用,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山区、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医疗资源都非常匮乏,他们很多人怀不上孩子还要寄希望于观音菩萨,即便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优质的资源也难言充裕,“排队2小时,和医生对话5分钟”是常有的事儿,一切的治疗似乎都要交给冷冰冰的仪器和药品。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成为“科技医联”最重要的课题。

科技医联,会带给医疗革命怎样的主旋律?

 

 

 

“科技医联”应该是一个有效的、优质的医疗共享平台,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让中国稀有的医疗资源服务更多的人,国内某医联平台聚集了45万名医生,合作的医疗机构达到了5000家,注册的医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证书、科室、擅长领域,以及一些典型的医疗案例,而消费者则可以提供自己的症状、病例,或者只是简单的预约医生,再进行面对面地望闻问切,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的线上问诊都将被记录,详细的步骤和信息都有据可查,如果从业人士足够有上进心,他们甚至能主动要求消费者评分,类似淘宝上的好评、差评机制。建制如此透明的机制,不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疗行业的运作效率,更能刺激医疗行业的变革,甚至形成“以技养医”的制度,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庸医不得不把精力集中于提高技能而非倒腾药品上,其实,这也是解决医疗资源匮乏和旺盛需求之间矛盾的根本之路。

此外,科技医联平台打通的不应该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还要连接起制药企业和优质医生资源,事实上,每一个制造企业都需要大量的优质医生,这种优质代表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如此软实力是稀有的宝贵资源,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药物制造的精准性、压缩新药的研发周期,降低试验成本,从而整体降低药物的价格。现在,中国老百姓之所以总觉得看病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药价太高,每逢有亲朋住院,笔者都会感觉一阵聒噪,那些催缴费用的小喇叭大概是人间最恐怖的东西,而现行的制度更偏向于“以药养医”,又更进一步加剧了药品的高价格。显然,完全指望独立的“科技医联”颠覆现有的医疗体系非常不现实,它们存在的价值更多的是成为有关部门的改革工具,或者站在时代的浪潮,风姿卓越地刮起一阵改革的春风,同时,需天时地利人和共同的作用。

AI医生,未来医院的一剂良药

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同比增长41.8%,高增长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传统医疗服务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社会矛盾,这种矛盾犹如一双无形的手,死死地抓住“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脖子,甚至让这种所谓的美好根本喘不上气儿来。如果科技医联仅仅是把医生、患者、制药商和保险部门连接到一起,那么,它们也只是起到资源整合的作用,整体的变革力有限,事实上,我们更希望科技医联,或者说更广泛的医药科技能催生出新的医疗资源,唯有如此,才能彻底缓解人类看似永恒顽强的医患矛盾。

 

科技医联,会带给医疗革命怎样的主旋律?

 

过去五十年,人类的眼界不断扩展,已经延伸到广袤的宇宙,而且在电子、物理、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人类势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认识自己,其实,我们现在依旧不能完全搞清楚人类大脑的构造,依旧对前列腺这种复杂器官无可奈何,更搞不清楚记忆、梦境这些事情的本质,但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进步,人类有望在体内植入数据收集芯片,这些数据会记录全部器官的运行规律,让人类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模拟出器官的型号、构造,连同细枝末节,也能给未来的3D打印器官提供最详实的参考。未来的心脏,有望被生物3D打印出来,而当数据足够精准的时候,打印材料足够逼真时,血型匹配、生物链接等等就都不是事儿了。

西医讲逻辑、看病理,中医则是完完全全的大数据,这个评论听上去非常让人沮丧,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我们的祖先就是通过持续地试吃、记录、再试吃的模式编纂成大量的中医典籍,神农尝过百草,李时珍更是吃了很多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AI医生绝对会成为现实,海量的临床现象被记录到存储器中,高精度数据采集器要远胜望闻问切式的诊断结果。未来患者面对的可能是冷冰冰的非人类医生,他们临床经验丰富、服务周到,面冷心热,比之自然人医生更有人情味,甚至能承担起精密的手术。要知道AI医生的出现,不仅解放了自然医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他们不再需要背诵好几本的大医药数据,正如前文提到的8年博士,更能代替人类完成非常危险的手术,比如一些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理应全部交由非自然人类医生处理,而现代医生则要转行作为保健、情感类的工作。

科技医联也好,AI机器医生也罢,他们都不应该只是玄幻的概念,更应成为下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科技要想让生活变得美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让人类变得更健康,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掌控生命。(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