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如此经典的诗句把古代农耕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农民基本都是社会最基层,古代农民不单要面对无法控制的天灾,还要忍受琳琅满目的人祸,他们宁可去深山里,冒着生命危险追捕毒蛇,也不愿意面对繁重的苛捐杂税。而社会其他各行各业都不得不向土地、向农民要钱,官老爷们自不必说,他们只要制定一个税率或者提高种子、化肥的价格就能获得滚滚财源,又把这些财源的一部分给到军队,用来镇压不好好种地的农民;商人们则思维开阔,有太多的手段和渠道来获取财富,而且他们的财富都是呈现几何式增长,决不是靠着一锄头、一锄头地积累而来,再说就是酸腐文人们,这群有识之士从来扛不起锄头,他们只会躲在烈日之下,歌颂劳动者…

 

现代农业,未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平心而论,能改变农民命运大概只有政策和科技了,中国现代社会已然不再收取公粮,倒是给农民相当丰厚的补贴,鼓励其种地;现代农村早已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开始住进楼房,养生馆、篮球场、大型超市都纷纷来到农村,帮助农民过上了更加体面的生活;而政策之外,让现代农业、现代农民发生由内而外基因式改变的只有科技,事实上,仅仅现代粗浅的科技已然让农民丢掉锄头,只消一袋烟、一局麻将的功夫,禾苗就栽好了。

农耕生活,有哪些可以由机器来完成?

笔者有位制造业的朋友,他在企业里主要负责自动化开发,因企业制造的是精密电子产品,这让相关的自动化研发变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儿,作业精度、运行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仅仅安装一个螺丝垫片的机器,就耗费其半生心血,巨大的压力之下,这位朋友坦言:依照现在中国自动化的水平,只能完成粗糙的、重复性的工作,稍微复杂一点、精密一点的工作,就会捉襟见肘,而且电子产品的制造业生产大都处在高速公路上,产能都是按照小时计算,任何的不稳定因素都会造成工厂的成本增加。听了这些抱怨,我调侃地说:不如把你的机器送给农民,他们的工作单调、重复、精密度低、对稳定也没啥要求。

 

现代农业,未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一语成裘,或者其他什么样的成语来形容这样的情况,但事实是,这位朋友真地离开了制造企业,准备在农业上应用自己的自动化理论,显然,朋友的抉择,除了工作压力大之外,还已经看透:电子制造业是一个没落的行业,而新农村、新农业似乎前程似锦。

其实,中国人都应该是知道农耕生活的主要节奏,最早的流程应该是开垦土地,这是个重活,也是个单调的活儿,基本属于人类不想自己做的事儿,但要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并非难事儿,整个的开发逻辑无非是设定距离和时间,而且在“地头”设置电子的感应线,当垦荒机器人遇到这条线的时候,会自动跳转到隔壁垄沟,以完成全部面积的垦荒;接下来的环节应就是插秧和载苗之类的工作,自然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被要求当做机器来使用,包括下蹲、后退、比对是否对齐等等,如此工作又是机器的强项,毕竟,手工插秧全靠感觉,这种感觉在疲倦、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失灵,而依靠肉眼比对的距离就更加难以媲美于电子眼、电子测量;而玉米地里的除草则又闷又热,这就需要小型的自动除草机,最好是能识别出所种植的禾苗,其他的野草、杂草、杂苗都需要一律清除,至于说,喷洒农药、收割、晾晒等工作也就早早交给无人机、联合收割机、或者特制烤箱了。

损益报表,农耕生活也要利益最大化

显然,中国现代农业的自动化程度,已然让中国文人写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了,农民工也因高度的自动化,而得以释放自己的双手和时间,去寻找更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又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无人种田。因市场变幻莫测,天气也是变幻莫测的,种子、化肥、灌溉的价格常常波动,这些因素常常造成“种地入不敷出”的情况,加之,社会已经向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岗位,这种情况持续久了,整个社会势必都会陷入“缺粮”的尴尬,民以食为天,这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

 

现代农业,未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开始涉入农业领域,尝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业转型。在整个未来农业的蓝图中,每一块耕地都会有一张损益报表(P&L),这张报表从创建初期就会记录大豆、玉米的详细流水,包括种子、肥料、水、除草剂以及无人机、自动化机器人的租赁费用,更重要的是,损益报表背后的大数据系统,会依照收集到的Raw data来进行最精准的预测,提醒农民兄弟不同时段农作物产品的价格,进而计算出最佳的种植阶段,以及种植规模,再不能出现白菜烂到地里或者西红柿因产量过剩导致“三十斤只能卖一块钱”的情况,要知道大数据的奥妙正在于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执念,转而向相关关系的追求,恰巧中国农民最擅长的就是总结二十四节气、种植领域的预兆现象和结果的相关关系,其实,是一中最原始的大数据。

当然,支撑损益报表的还应该是先进的农业科技,比如自动化机器租赁的成本一定要降低,这样农民才会用,从而形成正向循环;高精度GPS和卫星拍摄技术,可以捕捉到植被最清晰的状况,甚至依照采集到的数据,直接生成一张热力图片,标示出受灾最严重区域,如此精准的农业,不单会让农民的工作更轻松,田间异常处理更加迅速,更关键的是,要改变此前粗犷的农药喷洒方式,这些的经营的概念里都是成本。

农民养活着全中国的人口,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包括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希望科技企业、管理机构能越来越多地涉入农业,让中国农业科技化、现代化、体面化。(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