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2015年开始,制造业的概念就变得全球风靡,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又或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主体思路都是探寻新型的制造工厂,再具体点就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未来的制造业将会彻底摆脱流水线,也会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类的双手,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自动化机器人,他们不仅能接受人类输入的指令,更能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来自主学习,未来制造工厂output的,不止于有形的产品,还应包括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当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制造工厂还能走艺术路线,也就是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有望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比如人们会买票来参观iPhone的制造过程,正如看一场NBA的球赛,毫无疑问,未来的工厂应该是多元化的。

未来的工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当然,工厂的主旋律定义还应该集中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消费者琳琅满目的需求。长期以来,制造工厂都不用面对终端消费者,只需要面对苹果、华为、小米这样的品牌商,由他们来收集消费者的需求。在笔者看来,如此流程有些冗长,导致“中间商赚差价”的情况比比皆是,使得一些产品的价格很难降低下来。在未来的工厂,如此流程有望被彻底改变,消费者的私人定制,将会直接体现到工厂的计划内。

私人定制,未来工厂只为终端客户服务

现在,中国制造业更擅长生产大批量的同质化产品,也擅长找到一块空地,快速修建起大面积的生产基地,比如苹果产业链上的代工厂,每年需要生产出上亿支同样的零部件,而富士康则需要招聘密密麻麻的员工来组装这些密密麻麻的元器件,消费者则基本上没得选,iPhone X的留海屏再丑也得接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物流、海关等因素,iPhone的价格直线上升,直到最新款iPhone大都需要12000元以上。

 

未来的工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基于此,未来制造工厂最大的颠覆性特点就是接受“私人定制”,依托于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以及成熟的3D打印流程,工厂可以直接接受End-User的订单,换句话说,消费者的脑袋里可能也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常常受限于专业水准,无法准确地表达,而设计人员的精力带宽又非常有限,于是很多想法难以变现,比如一些热情的果粉曾经给乔布斯寄去无数的iPhone改善建议,但得到的回复都是:No!No!No! 帮主一直认为:普通消费者是没有办法提供“有价值”建议的,显然,这种做法有些武断,最起码,发烧友都希望能有一款自己设计的手机。在未来的工厂内,如此想法不再是天方夜谭,自然人类设计师的理念将会转化成数据慢慢积累起来,当消费者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人工智能会变成“平庸的设计师”,他们可以基于普通消费者的想法,提供设计方案。毫无疑问,由人工智能设计出来的产品,会显得有些呆板,或者因过于完美而显得缺乏人性,但最大的好处在于,人工智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彼时的消费者人人可拥有“一台”设计师,他们的创意可以通过大数据库内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变成现实。

未来的产品销售不再取决于品牌商的设计灵感,而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设计灵感,笔者特想要一个能刮胡子的iPhone,定制要求传达工厂以后,剃须刀的生产流程和iPhone的生产流程会快速结合到一起,笔者的一个创意就增加了一支iPhone销量。

当然,要实现高精度、高满意度、低成本的私人定制服务,还要依托于基础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3D打印技术和材料科技需要取得巨大的突破,唯有如此,才能把消费者的个性想法快速变成现实,而未来车间内,再不需要熙熙攘攘的人群,毕竟,这些都是高额的成本,人工智能机器人将会彻底取代自然人类,而且设备彼此之间会逐步形成社交网络,比如当环境温度不符合机器人工作要求时,人工智能机器人可通过感应器通知到空调系统调节温度,又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扫描到零部件时,会自动生成程式,驱动机械手臂按照指令完成组装,因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计算都能瞬间完成,正如自然人类的反应一样,机器们也能实现非常准确的交流,而且相比于人类,他们又没有情绪上的缺陷。

智能管理,未来工厂是去中心化制造

如前文所述,未来工厂会大面积普及自动化,流水线消失、流水线工人也会消失,倘若人工智能可以直接接受来自终端用户的订单,一些处理订单的人员也会消失,而一旦机器设备之间形成“社交网络”,设备检修、保养维护等工作岗位也就不复存在了,总之,未来的制造业和人的联系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弱,我们只需要采用智能管理,就能时刻维系企业的运行。相比于现在动辄两千亩的工业园区,未来制造工厂则是去中心化的,正如此前城市中大都需要大型的超市,但自从网络购物兴起之后,店铺正变得无处不在。

 

未来的工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现在,制造工厂内总是熙熙攘攘的,管理者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做沟通管理,或者建制管人的制度,而当员工逐渐变成机器人时,这种管理和沟通就会变得不重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中国制造业现行的体制,常常让管理者抽离出一种“皇帝”的感觉,他们把下属看做嫡系,衍生出一种浓郁的官僚味道。在这种体制下,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把精力花在“处理人际关系”之上,于自己的业务却常有疏失,管理者又常常向团队内注入自己的性格特点,比如主管喜欢骑自行车,下属就恨不得成为阿姆斯特朗;主管喜欢在PPT中加入动画,下属就能瞬间临摹出一本《灌篮高手》,如此团队一定有,且只能有一个皇上,但纵然是强大的CEO,也会因精力带宽有限而出现决策失误,严重者,让企业轰然倒地。

未来的工厂管理者将会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办公室内,企业再不用花费大价钱来租下办公室,冗长拖沓的会议也会逐步减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更多地通过“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来实现隔空对话,且恰如正襟危坐在眼前。由于这些视频技术高度发达,管理者甚至能够同时管理中国和印度的制造车间。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家的物理界限一定会彻底模糊掉,事实上,当万物联网、当增强现实大面积普及时,由物理隔墙围起来的车间将会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在云端的个性化车间,而同事的概念也有望重新定义,毕竟,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在同一块办公室里浑水摸鱼或者争抢荣誉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