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线城市的人苦车牌久矣!即使春天已至,苦等车牌指标的人却依旧没有感到暖意,反而是经受着“倒春寒”——新能源车指标也越来越难申请。据数据显示,北京个人新能源指标总申请人数达到46.7万,但今年指标总量却仅为5.4万。这意味着,新申请者或将轮候9年方能得偿所愿!北京开年这波新能源车申请难,或将引发诸多连锁反应。尤其是原本就处于低潮期的车厂,将会愁上加愁。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都难摇,或成更多大城市通病
 
摇号难,摇号难,难于上青天!
 
对于身处大城市的人群来说,车牌摇号的难度正成指数增长。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两点,一点是摇号正在从燃油车迅速朝着新能源车蔓延,另一点则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指标摇中几率都在降低。当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难摇中时,刚需的买车一族正背负更大压力。
 
以深圳为例,每期燃油车的指标仅为3000个左右,但往往有上百万人申请,摇中率通常在0.23%左右。超低的摇中率,成为深圳人实现“有车梦”的最大阻碍。至于北京的燃油车摇号,则更加“恐怖”。以今年2月的指标申请审核结果为例,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3350538个有效编码,但配置指标仅为6417个,摇中率低到0.19%!
 
摇不到燃油车指标,人们就将目标瞄准了新能源指标。毕竟在此前,新能源车的摇中率还是要比燃油车高得多。但随着更多人退而求其次地去摇新能源指标,这也让后者“不堪重负”。2018年6月,北京新能源指标的申请人数超过28万。按当时的指标分配规则,新申请者可能需要轮候5年时间才能摇中。而仅仅过了一年多,申请人数和等待时间几乎都翻倍!这意味着,晚一天申请,等待时间就会被大幅拉长。
 
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面对汹涌而来的人群,承载能力毕竟有限。为了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摇号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必然举措。而随着时间推移,燃油车、新能源车都非常难摇中,将成更多大城市的“通病”。
 
新购车压力下,新能源车唯将视线下移二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人群,有着旺盛的购车需求。但这种需求,却因摇号难而被抑制住。这不仅对刚需人群带来烦恼,更让众多车厂很无奈。
 
无论是面向星辰大海的特斯拉,还是想要急速扩张地盘的新晋造车公司,抑或将重心朝向新能源车偏移的传统车厂,都面对着巨大的新购车压力。不少车厂,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自救”。比如据身处北京的某位虎扑网友表示,原本高冷的特斯拉销售“开始慌了”,不断对其电话询问。连特斯拉都放下身段,可想现在车厂现在所面对的形势有多严峻。
 
但无论车厂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一线城市摇号难的事实。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他们唯有将视线下移至对新能源车牌限制较小的二三线城市。
 
据未来汽车日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非限购城市新能源关注用户占比高达65.3%,较2018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非限购城市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速快,显现强劲的发展潜力。同时,2017-2019年上半年,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持续走低,2019年上半年降至38%;而在非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仍在上升,上半年增至59%。整体来看,向二三线城市下沉,成为车厂的必然选择。
 
销量低迷,或倒逼车厂转型服务业
 
在从大方向上,新能源汽车未来将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二三线城市乃至乡镇市场将成为主力。但只在销量层面做文章,无法真正解决车厂的根本问题。
 
这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较为低迷的时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产量同比下降55.4%,销量同比下降54.4%。这是自2018年7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个月下降。哪怕车厂将二三线城市等市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也不可能改变整体走低的现状。
 
面对低迷的销量,车厂所要做的是在保住“销售基本盘”的同时,展开积极转型。其中,转向打车、租车等服务业,正在成为不少车厂的选择。比如上汽集团推出中高端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江淮上线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一汽、东风、长安联手腾讯、阿里、苏宁等共同出资97.6亿元成立合资出行公司,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小鹏与滴滴旗下小桔车服建立战略合作框架,在租车出行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变则生,不变则亡。实力再强大的车厂在当下充满诸多变数的时代,也不能再稳坐钓鱼台。顺应时代、及早转型,才能让车厂迎来更多可能。(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