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欧洲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呢?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生活富裕?
其实也不然,也有穷国,甚至连一些非洲国家都不如。
我们所了解的欧洲,是真实的欧洲吗?
欧洲人这种说法,到底是虚幻的想象,还是确有其事呢?
到底什么是欧洲?
欧洲的边界又在哪里?
为了弄懂这些疑惑就不得不读一点欧洲史著作,然而想读欧洲史,不知怎么挑?害怕读不懂,内容多又看不完?那么多的著作,我们该如何分辨?如何选择呢?
那么,今天老康分享的这套欧州史就给大家解决了上述问题。这部欧洲史不仅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而且对历史小白而言也非常友好。
它的经典性体现在两点:一是作者的咖位和量级,二是它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并畅销不衰。
它由史学领域的泰斗级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牵头出版,作者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他是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皇家历史学会会员,曾因为历史研究的贡献而获得了英国女王颁发的圣米迦勒及圣乔治三等勋章。除此之外,他在全世界的多座城市都获得过荣誉头衔,比如,对波兰历史的研究贡献而被波兰政府授予荣誉国籍,获得波兰国家勋章、白鹰勋章等。
作为一位1939年出生、仍然在世的历史学家,当世能在影响力上与之比肩的历史学者少之又少。二十余年来,《欧洲史》已经被译成13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本书中,戴维斯将欧洲当成一个整体来写,没有对各个国家进行分章节的阐述,这一点将其与绝大多数欧洲通史著作区别开来。可以说,戴维斯的这部《欧洲史》才是真正的“欧洲”的历史,而不是“欧洲国家”史。
这是2021年全新修订的,这套书按年代分为以下三册:
第一册是《欧洲史:古典时代(史前—公元337)》。认识古典时代是理解欧洲历史的基础。欧洲历史上从未再出现过一个像希腊这样如此有生命力的阶段。罗马吸收希腊文化,形成古典时代的另一座文化高峰,主宰数百年的罗马帝国历史,直至新的文化基础——基督教出
第二册是《欧洲史:帝国时代(约330—1493)》。欧洲中世纪历史的主题,是将基督教重新组织成一种新的帝国制度:其一是查理曼加冕,期后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自称沙皇。
第三册是《欧洲史:转型时代(约1450—1914)》,转型时代的欧洲,始于文艺复兴,政治上进入“绝对主义时代”。法王路易十四的“旧制度”以革命告终,现代化则随着革命的平息启动。
在读这部欧洲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弄清一个问题——要界定欧洲,关键是欧洲是否应该包括俄罗斯?这个问题也是500年来,很多欧洲历史研究者的困惑点与争议点。
而在这本书中,戴维斯梳理了俄罗斯的“欧洲地位”的变迁,指出俄罗斯的“撕裂感”延续至今,成为我们对待欧洲的一个不确定因素。他将有关“欧洲”“西方文明”“欧洲中心论”等概念的过往种种学术观点和历史观念一条一条不厌其烦地罗列出来,并加以分析。凡此种种,为的就是告诉我们:
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必须集中在欧洲历史的共有经验上。这个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是“古典与蛮族世界的交融”以及基督教共同体的建立,而基督教的分裂、扩张、演化,造成了今天欧洲的格外多样化与多元化。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书,还是一部欧洲百科全书。诺曼·戴维斯深受年鉴学派的影响,对历史的理解也更为“综合”,难得的是,他也把这种理念带进了《欧洲史》这部通史著作中。书中设置了近300个知识窗,内容涵盖60个学科门类,将“新方法、新学术、新领域”进行速览,多数内容在历史著作中难以见到。
它弥补了既往欧洲史著作的不足,关注少数群体和无国家民族,对宏大历史下的个体或事件展开了特写,挖掘更丰富的波兰-立陶宛史料等。关注欧洲边缘和外来群体,如吉卜赛人、犹太人、麻风病人等等,让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东西欧。
而且它非常好读,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比如讲布里奶酪的历史,风趣又幽默!讲欧洲名人们死前最后一句话,令人忍俊不禁!讲欧洲吐痰习惯的演变,令人啧啧称奇!讲哥达山口,又仿佛置身阿尔卑斯山的茫茫雪峰中,简直读着停不下来!
相信读完这套欧洲史,你会被它的价值所折服!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