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锁不妆的智能锁:还能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吗?

 

当下,智能家居俨然已经融入到大众生活之中。众多传统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智能家居行业,并通过产业链整合能力、技术底蕴、创新意识等,展示着多个智慧家庭的雏形。据咨询顾问公司Ovum预测,中国智慧家庭规模2022年或将超过2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为此,众多企业正加速布局智慧家庭,一系列主打“智慧”、“智能”的产品层出不穷。

这其中,捍卫家庭安全的“第一道关卡”——智能锁备受重视。相比普通锁,看起来更高大上、安全性更高的智能锁带来“降维打击”,正在颠覆着门锁行业。不过,目前智能锁也有着自己的软肋——产品鱼龙混杂,安全性被质疑。但从智能锁的发展趋势看,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升级、产品的持续优化,更广阔的市场仍然能够“如期而至”。

问题显现:智能锁“锁不住”

在人们的认知中,智能锁已经与高度安全划上了等号。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此前出现的猫眼开锁、锡纸开锁、小黑盒开锁等事件,让整个智能锁行业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智能锁行业本身的低门槛,让太多企业入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品层面的混乱。因此,智能锁“锁不住”、安全性不高,已经成为行业的最大弊病之一。

“锁不住”的智能锁:还能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吗?

小黑盒有一定几率打开劣质智能锁

近日,中消协发布智能锁比较试验报告。报告显示,开锁方式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在29款样品锁中,48.3%的密码开启存在安全风险,50%的指纹识别开启存在安全风险,85.7%的信息识别卡开启存在安全风险。此外,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9款样品锁的锁舌长度均符合要求,但锁舌强度仅有12款样品锁符合要求。同时,29款样品锁中只有15款锁能发出报警信号,防破坏报警功能有待加强。

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智能锁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安全性没有完全展现出来的智能锁,还有继续升级和优化的空间。基于智能锁行业较为混乱的态势,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智能锁的产品标准,进而规范市场秩序,并真正督促企业提质升级。

无碍广阔前景,智能锁剑指未来

虽然目前智能锁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身为家庭智能安防矩阵中的核心单品,其依然有着广阔前景。数据显示,全球发达国家的智能锁普及率很高——日韩普及率已接近60%,欧美则超过30%。相比之下,中国智能锁的普及率仅在5%左右。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智能锁还大有可为。

据全国制锁行业信息中心今年3月底发布的《我国智能锁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智能锁的需求量为300万套,2017年猛增至800万套,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而去年中国智能锁市场的需求量为1430万套,较2017年增长近80%,市场规模超200亿。与此同时,智能锁还在B端市场和C端市场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性。

从B端市场来看,智能锁的需求保持在一个稳定区间。据易观分析统计,智能锁工程渠道占总销量的40%,市场趋于稳定。一直以来,B端市场都是智能锁企业起步和立足的基础。中高端小区、酒店、写字楼、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对安防需求较高的B端客户,成为智能锁的重要消费群体。

而在C端市场,智能锁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广大消费者和家庭,将成为智能锁行业的中坚消费力量。如果按照日韩或者欧美智能锁的普及率计算,中国智能锁企业面对着一个空前庞大的市场。

正在剑指未来的智能锁,展现出了巨大潜力。随着智能锁价格的不断下探,其将加快普及速度。届时,智能锁将在家庭智能安全矩阵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市场竞争激烈,去芜存菁将成趋势

也正是因为智能锁有着广阔的市场,目前这一行业涌入了海量玩家。据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至去年6月底,国内智能锁品牌已超过3500家,生产企业超过1500家。

除了传统锁具企业外,三星、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阿里、小米、联想、360等互联网企业都在杀入智能锁市场。而海量企业的入局,让智能锁市场迅速成为一片红海。从竞争格局来看,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联手对抗传统锁具企业成为主流。

“锁不住”的智能锁:还能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吗?

 

从智能锁行业发展趋势看,其将会经历一个去芜存菁、大浪淘沙的阶段。那些产品安全性不过关、毫无特性可言的智能锁企业,将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只有形成自身特色和品牌辨识度的智能锁企业,才能真正脱颖而出。这样一来,智能锁市场的集中化程度也将有所提升。(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话题:



0

推荐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

28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并担任过TECOMM副总,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媒体特约IT评论员,科幻作者,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在《科技日报》、《科幻大王》、《科学画报》、《漫友》、《中国动漫》、《看电影》、《飞碟探索》、《百科知识》、《奥秘》、《新希望》、《电脑报》、《计算机世界》、《软件世界》、《人民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及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赛迪等多家网络媒体开有特邀专栏。

文章